发布于:2024-07-06 07:57:34 来源:媒体公告 点击量:14次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文明确2024-2025年度“公立医疗机构经管年”工作的五大重点任务,与过往年份相比,今年工作更强调以信息化为抓手,并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要求。
近年来,公立医院收不抵支、债务高企、拖欠薪酬、能耗支出大等问题时有发生。为此,国家卫健委自2020年起启动“公立医疗机构经管年”工作,引导公立医院合理控制负债率,提升整体运营效益。
7月2日,国家卫健委财务司发布《关于2024—2025年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管年”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持续加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流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该通知也是对深化医改年度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将重点推进以业财融合为重点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加强公立医院债务风险管控,指导推动各地有序分类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年鉴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政府办医院负债总金额已增至19150.6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45.10%,直逼负债率50%的警戒线。
如何强化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能力?通知将“大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列为首项重点任务。
根据通知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公立医院高水平发展试点医院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预算管理医院要率先完成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其他医院要加快实施、有力推进。到2025年底,努力实现全国50%三级公立医院具备和应用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全国二级公立医院覆盖率明显提升。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用精细化管理取代粗放式管理,而要想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信息先行。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能够“实时诊断”当前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医疗服务等多重维度复合指标中存在哪些短板和风险点;另一方面能由此扩展数据分析能力,搭建起数据驱动的整合型管理决策体系。
通知称,“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应参考《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内部各类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各类数据共享共用。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于2022年发布。按照该指引要求,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分为医教研防业务活动、综合管理、财务、资产、人力、事项、运营管理决策、数据基础、基础管理与集成9大类业务,对45级163个功能点进行功能设计。针对指引内容,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信息技术处处长徐向东曾在一场公开论坛上表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覆盖面很广,是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集合体、统一体和共同体,要避免将其狭隘理解为单独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内控管理。
徐向东分析认为,谈及公立医院,大家都关注其“公益性”,强调经济运营管理,好像不太名正言顺,进而导致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发展“重业务,轻运营”。但事实上,业务和运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大三甲医院和大型集团化医院运营管理和数字化整合能力已经做得十分好了,一些二级医院覆盖情况还不够全面。此外,更应该予以关注的是主体是二级及以下公立医院和县域医共体。”
金春林也提到,不一样的地区、不同公立医院间财力不同,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以信息化手段为工具,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应该分类分级实施。尤其是对于相对低级别的医院,应该避免信息化改造与医院整体业务能力提升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建议由医院主要负责人统筹,总会计师协助,专业人才搭建,全院参与。
根据去年4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发布的“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2021年度二级公立医院整体能力虽稳步增强,但部分二级公立医院仍存在内部管理能力不够的情况,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其中,在信息化支撑方面,仍有200余家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等级为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在能耗支出方面,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为126.89元,较2020年有所上升,且明显高于三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90.53元),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的万元能耗占比多年来一直位于相比来说较高的水平,注重成本控制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在运营管理方面,在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的背景下,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
今年2月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显示,在管理能力方面,部分医院具体工作人员存在专业能力不够的情况,如有医院会计核算基础薄弱、财务核算不准确。从全国层面看,设置总会计师的三级公立医院占比仍不足80.0%,与“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该通报显示,下一步,要“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持续优化医院内部管理和服务流程,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提高效率和运行效率”。
此次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公立医院“优化内部管理”的工作重点。通知提出,公立医院要聚焦内部可以获取资源流入或资源消耗的医教研防产等各类业务活动,以及内部职能科室的各类业务活动,以具体管理“事项”为单元,以遵规守纪和尊重行业规律为前提,以质量提高和效益提升为目标,以节能降耗和增收节支为核心,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控为重点,以全链条管理监督和职能职责无缝衔接为根本,梳理优化相关业务活动的管理流程,并逐步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内嵌到相应的信息系统,积极地推进内部各类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
按照年度推进计划: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预算管理医院优化不少于5个业务流程;省级三级公立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优化不少于2个业务流程。
“注重以点带面,在总结经验后逐步扩大优化范围,有效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益。”通知称。
为着力防范化解公立医疗机构经济运行风险,在优化内部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外部监管也将加强。根据通知,各地要重视收不抵支、长期债务、拖欠薪酬等重点风险,加强监测预警、风险管控,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分类施策化解风险,切实保障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经济运行安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