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告
郫都区搭建人才输送“一站式”服务平台助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态发展

发布于:2024-01-26 14:48:26  来源:媒体公告  点击量:14次

  智能制造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是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当下,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是时不我待的必然选择,郫都区深谙这样的道理。近年来,郫都区充分的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效应,以成都市郫都区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以下简称:“产业协会”)为纽带,按照“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协同模式,搭建人才输送“一站式”服务平台,深层次地融合郫都区工业化与信息化,形成产业链聚集发展,推动区域智能制造应用水平的提升。

  截至目前,郫都区双创示范基地依托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为数算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等主体,充分放大政策、平台、人才的叠加效应,人才储备2600余人,培训1000余人,促进1780人就业,推动形成良好的智能制造产业就业环境。

  成都市郫都区是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科教资源丰富,境内有大中专院校20余所。为解决制造型企业用工难、用人难的问题,郫都区联合成都工业学院、西华大学等区域高校,建立人才委培、技能培训与定向输送机制,聚力打造校内校外接力孵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高校毕业生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质效,不断巩固创业带动就业成效。不仅如此,郫都区还通过成立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工作推进组,建立“专班+清单”工作机制,构建了政府+高校服务体系,在精细开展政策宣传、岗位收集,精准开展就业指导、供需对接的基础上,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台账,有效推动了各项创业就业服务从“纸面上”到“行动上”。

  当下,随只能制造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制造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产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极大的提升。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一个复合型行业,融合了“机、电、信、管”等多门跨学科专业相关知识与技术。行业特性更是要求对人才从专业相关知识、能力结构、素质修养、创新创造“四维”架构出发,这使得相应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技工供需状况失衡,企业也特别难找到“即招即用”的产业人才。对此,郫都区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协会为依托,建立智能制造高品质人才实训培养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具体做法为:牵头成都工业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和西门子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平台。

  目前,郫都区已先后搭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培训、PLC电气工程师实训等培训项目,双创企业成都蒂格姆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蒂格姆斯”)就是代表之一。在科园创工坊孵化器,小编看到蒂格姆斯首席技术官赵波正在为培训学员讲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原理和操作技巧。赵波介绍道:“PLC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通过编写程序来控制智能制造系统设备,学员通过2-4个月的时间学习之后,可达到相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平均薪资在8000元左右。”入驻菁蓉镇几年来,蒂格姆斯已与川润集团、蜂巢新能源、西华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产教研一体化培训平台,培育上百名PLC工程师,为郫都区进一步构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生态提供了人力支持,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成效明显。

  “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教学和企业用人需求中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为打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郫都区以产业协会为连接点,一方面对接企业,通过一对一走访服务,为企业精准匹配智能制造型人才;一方面对接高校,通过常态化举办“圆梦郫都引智留才”、“校企双进”、“应届毕业生双选会”等专项招聘活动,促进制造型企业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有效衔接,形成创业就业闭环模式,激活创业氛围及创业就业率。今年以来,郫都区累计创造就业机会10866个,梳理智能制造领域产业链企业70余家企业,创造参与就业活动17次,累计签约就业岗位1780个,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毕业即就业”。

  政府负责平台搭建、资源整合,企业负责提供市场和试验场地、人才“栖息地”,高校负责人才供给、科研成果落地,如今,郫都区人才输送“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成功落地,既推动了创业带动就业,又促进了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同时推动了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向上向优发展。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