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1-17 20:32:21 来源:媒体公告 点击量:14次
在9月校招季,作为湖南一所985高校电子信息类的毕业生,宋昊在现实中真正体会到何为“就业难”。
“很多有名的公司都会来学校进行企业宣讲。遇上一些新能源领域企业,能容纳两百余人的教室肯定坐得满满当当,连两侧过道都站满了人。宣讲会结束,光递交上去的简历,就有半个手掌高。作为一个本科生,即使是985,看着心里都发虚。”宋昊表示。
在投简历的过程中,宋昊跟很多高校毕业生一样,首选依旧是网络公司,其次才是制造业企业。只是,大量简历投出去后,互联网领域基本是石沉大海。而6年前,宋昊的哥哥从一所普通本科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就能拿到月薪过万的网络公司的offer(录用信)。
现在,宋昊正在逐渐降低自己的预期,“如果比亚迪等汽车公司也不收留自己,可能就只能去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传统制造业公司。只是,这些公司的月工资往往不到1万元,并且也会担心不利于以后跳槽涨薪。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明年五六月捞一捞好的工作机会。”
2020年10月以来,制造业投资在以6%的增速上下起伏过程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间,大量岗位需求应运而生。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狂飙突进的过程中,仅比亚迪一家企业,就在2023年招聘了3.18万个应届生。这意味着今年每364位应届生中,就有一位被比亚迪录用。
在众多高端制造业企业管理者看来,轰鸣制造的时代已经过去,智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大量黑灯工厂、灯塔工厂等智能化工厂出现,早已不见“钉坐”在流水线上完成重复单调工作的普工,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在操控室内“遥控”的复合型人才。
制造业释放出机会的同时,就业压力的增加也让制造业岗位对应届生的吸引力进一步凸显。在采访中,来自今创集团、福达股份,以及晶澳科技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相比往年,今年收到的简历数量明显增多,学历质量也明显提高。
在刚刚过去的金九银十招聘季,制造业容纳就业的能力被频频提及。智联招聘《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受访2023届毕业生中,8%期望去汽车/生产/加工/制造行业,比去年高了2个百分点。并且,2020年-2022年,智能制造招聘职位数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也显示,2022届在制造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达到22.2%,高职毕业生比例达到25.0%,分别较2018届提高了4.2个、3.9个百分点。
过去三年,晶澳科技的大量运营数据可谓翻倍式增长。年报显示,相比于2019年,2022年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增长287.43%,组件产能增长354.55%。2020、2021年增加的员工数分别为4455、2953人。
晶澳科技人力资源总监邱民权说,这几年,国内国外的光伏企业都在快速扩产能。为了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晶澳科技也加速进行全球化布局,在国内外拓展了多个新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激增。
光伏产业火爆扩张,与就业倾向的增加,形成了行业人力市场供需两旺的态势。邱民权说,过去几年,晶澳科技产能规模以成倍的速度在增加,促使公司每年人员需求以30%-40%左右的增速增长。并且,近两年企业收到的简历质量、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相比去年,今年简历投递数增加10%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超40%。
从需求结构来看,晶澳科技需求最大且比较难招聘到的三大类人才为光伏设备工艺类、技术研发类、碳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人才。每年签约的应届生规模均在一两千人。
此前,晶澳科技全球十余家生产基地启动了多个专项来招募选拔应届毕业生。并且,企业也突出全球化人才招聘,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应届生占35%。
除了应届生,晶澳科技也在社招层面跨行业广招人才。邱民权表示,今年,企业社招渠道做了调整,招聘不再局限于行业内人才;只有20%的社招员工来自于同行业,剩余的相当大比重来自于传统制造业,比如半导体行业、PCB行业甚至房地产行业。只要具备专业基础且愿意加入光伏行业,企业都是欢迎的。
邱民权表示,光伏行业这几年技术发展较快,公司对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工程师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些具备新技术、新理念的专业人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数字化和技术提升。
情况相似的还有今创集团。虽然主业为轨道交通装备,但随着对新能源业务的布局加快,今创集团副总经理左小鹏介绍,公司新增的新能源智慧矿机、新能源储能以及航运船舶等新业务板块的技术型岗位需求显著增多。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到宏观数据上。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介绍,制造业新兴行业的崛起,对人才需求相应扩大。今年三季度招聘职位数占比TOP10中,制造业相关行业占了三席。同时,制造企业也加大校园招聘力度,直接面向年轻人。比如,比亚迪校招规模超过3万人,TCL校招规模再创新高,吸纳2800名应届毕业生。
李强表示:“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阶段,高技术行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外迁。行业劳动力更替正处在进行时,高技能劳动力替换中低技能劳动力是大势所趋。”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发动机曲轴、离合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齿轮等产品研发生产的高端制造企业,2022年,在公司成立40周年大会上,福达股份提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数智制造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有智能制造相关背景的管理类、技术类、研发类人才需求应运而生。
截至2023年10月底,福达股份今年共入职143位新员工,应届生占比超过43%(含2024届实习生)。其中,本科及硕博占比接近44%,大专学历占38%。
福达股份人力资源总监胡坤丽表示,一方面,今年整体市场经济回暖,公司订单量上升,业务稳步拓展从而需要对人员进行扩充;另一方面,为了跟上数智化战略的变化,产生了智能制造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数据运营经理、数据分析师等涉及新技术新业务的岗位需求。
在近期和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中,科锐国际制造业外包高级经理李杰得到的反馈是,该企业在中国拥一家有大规模制造工厂,为了做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升级以及后续的维修操作,今明两年预计将招聘2000位职业教育毕业生。
在李杰看来,“年轻人转向制造业”是一个双向奔赴除了制造业企业因为智能化而催生相关的岗位需求,大量职业教育院校也开设了钣金修复等以前看似冷门的专业课程。并且,相比于化工、消费品生产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光伏、半导体等一些新兴的高端智能制造公司能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薪资收入、发展平台等。“比如一家牙膏制造工厂,如果仍需人工包装,包装岗位的重复枯燥性质必定导致包装工人流动性大。但如果使用自动化设备,只需部分人员通过后台操控,劳动强度不高,产品也能高效率、标注化的生产,那么人员的稳定性相对更有保障。”李杰表示。
在制造业升级的同时,应届生原有的热门岗位正在降温,这让制造业岗位被更多的应届生纳入到就业选择中。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受发展周期及政策影响,近几年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招聘需求明显放缓。互联网行业招聘职位数占比在2022年第四季度为10.5%,2023年以来一路下降到了三季度的8.7%。
仅在五年前,多家网络公司还以平均薪资过万、一年招聘数千应届生让市场咋舌。如今,大量互联网公司常与裁员消息挂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4-6月,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6月为21.3%(7月之后因进一步完善相关统计方法制度,数据暂停发布)。
李强表示,近两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互联网“大厂”的光环逐渐减弱,大量互联网人离开,转向更加稳定、有安全感的领域,制造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更稳定。
根据智联招聘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制造业的招聘薪资水平相对较高,例如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薪酬排名第4位,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汽车/摩托车都排在前20位。
今年,在福达股份的招聘环节,胡坤丽的感受是,收到的简历数量和质量确实都有明显提升改善,尤其是收到了非常多来自985、211、双一流名校的优质简历。对于公司而言,更多的简历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机会。
但即使互联网等行业招聘需求萎缩,人才流向制造业仍有分化。李军表示:“过去,华中数控对创新型研发人才招聘的效果一直不理想,一个关键的原因是近年来受到了互联网行业及行业内竞争的大量冲击。而在当下的招聘季,这样的现象虽然有改观,但没有根本扭转。总体上,并没有明显的出现人才向数控机床领域转移的现象。近十年来,公司每年招聘的应届生中,硕博士的比例基本维持在百分之十几。”
在李军看来,大量优秀杰出人才都转向制造业也不太现实。比如华中数控所在的高端数控系统行业,数控技术是一门涉及机械、电气、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极强的技术,产品的迭代和公司的经营发展需要多专业、高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同时,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又是一个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锻炼的过程,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也需要约三到五年左右时间才能培养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公司成立二十余年,回过头来看,仍然坚持在高端数控系统领域埋头苦干,需要骨干员工的长期坚守。并且,一旦国内企业有新的技术突破,就会面临进口机床进一步降价的压力。
一直以来,薪酬福利都是吸引人才的第一大要素。《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69.3%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最关注薪酬福利。智联招聘新发布的三季度快报也显示,近8成职场人跳槽时更看重薪酬福利,占比最高,约7成职场人期望下份工作薪资上涨。
李强说,虽然制造业新兴领域的薪酬福利可观,但一线生产岗位的薪酬福利水平并没有明显提升。总的来说,难以为员工提供充足的职业获得感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制造业工厂留人的共同难题。比如成长空间有限: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是制造企业大多数一线工人一眼望到头的成长阶梯。
在今年和大量“00后”应届生沟通中,胡坤丽的观察是,除了薪资水平和成长空间,还会关注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关注每月工资的支付时间点、工作场所的卫生和安全、公司能提供的保险及福利等。
李杰分析表示,不同学历人才在择业时,也会关注不同的因素。比如985、211等重点院校毕业生,必然会更看重平台和发展机会;但对于技术蓝领工人,因为技术门槛不高、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这方面的毕业生会优先选择福利待遇。
现如今,商业世界潮起潮落的周期正越来越短,在制造业蓬勃招人之际,未来制造业产能是否过剩的声音也开始出现。近期,李杰与一些券商、私募以及咨询公司也探讨过这个话题。他发现,大家的观点更多是制造业运转模式不同于金融、互联网、教培,制造业如同消费品一般,属于基本盘,比较难出现大起大落。
并且,政策层面,近些年也在不断助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旨在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在光伏行业,邱民权表示,短期内光伏行业还没有达到顶峰,这几年尤其今年全球光伏发展规模仍在快速增长。并且因为企业碳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业务需求,相应的人才需求也增长快速,且人才缺口明显。
李杰表示,很难说10年、20年以后制造业会不会像当下的地产、互联网一样,出现大量泡沫现象,导致工厂出现较大规模裁员。但短期内,只要制造业设备、产品不停地迭代,就一定会根据不同场景招聘不同技能型人才。
两年前,招人难的话题还是制造业领域的高频词,时至今日,即使年轻人转向制造业引发热议,这样的问题仍然萦绕在制造业企业耳边。
主要分管人事工作的华中数控党委副书记李军说,即使是一家高端数控系统的研发公司,招人依旧很难,这也是整个数控系统行业的共同难题。
在日常和同行业的交流与观察中,李军的感受是:年轻人转向制造业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制造业涵盖了多个细分行业,并且制造业领域还在不断拓宽。年轻人明显转向的领域,并非原本就处于制造业的细分行业,而是更多去往新兴领域。
近期,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密集走访了全国多个职业院校,包括在沈阳工学院探讨中俄双语高档数控机床应用技术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新项目。目前,华中数控也与首义学院、文华学院、九江职院、哈尔滨剑桥学院、沈阳工学院等建立了校企合作,用于联合培养学生。
李军表示:“招人难背后折射的是传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仍然需要不断招纳新员工,只是年轻人转过来的意愿仍不强。并且我们作为传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除了研发人才和现场工程师,仍还需要大量普工。”
目前华中数控仍有10%-15%的员工为操作工,这样的比重和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相比变化并不大。简单而言,操作工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承担的任务更多是简单操作设备进行电子装配。在华中数控2023年招录的应届生中,应用型本科、专科占比也达到65%。
在今创集团,左小鹏说,传统制造端的一线生产、售后以及基层管理岗位仍需要普通的基础工人支撑运转。2023年招聘的应届生中,专科学历仍占据30%。
尽管当下公司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胡坤丽说,产业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离不开基层工人的付出。公司产品中,既有大批量零部件,也有通过柔性生产线制造的高端化、定制化产品,因此福达股份特定岗位仍需要普通基础工人来保证生产运转,短期内没有办法完全纯自动化。只不过,生产一线岗位更多由重体力活转变成对设备的操作,包括设备调试、检查、维修保养等。
在帮助制造企业招聘人才的过程中,李杰也收到了大量不同层次的用人需求。其表示,“一家制造业企业,既需要985、211院校毕业生,也需要普通大专生甚至中专毕业生。同一台机器,从编程、创新研究到操控、维修,不同场景下,都需要匹配不同类型的员工。”“目前来看,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还是呈现杠铃式,低端、高端制造业人才需求大。一方面,企业仍在热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和普工。其次,高技能人才需求持续扩大。”李强表示。
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人才需求中,普工/操作工占比18.3%,同比增速达261.7%,居首位;电子/电器/自动化等岗位招聘量占比超过两成,工程师人才需求火热。
在“杠铃式”人才需求背后,面对不同的岗位,不同学历的人才供给依旧泾渭分明。
广东渼洁集团总裁罗小华说,今年企业为数不多的管理者岗位招聘,就收到了大量拥有房地产、金融业从业经验以及应届生的简历。普工方面,虽有大量用工需求,但极少出现本科应届生投简历的现象。
罗小华介绍,即使自动化工厂招聘大量普工,也极少出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往此处投简历;而在更少招人的管理岗位上,企业更多偏向于招本科甚至名牌大学毕业生,从而提高企业未来的增长潜力。
并且,不可忽视的是,即使招人难,大量制造工厂仍在悄然间优化一些员工,从而让“杠铃”两端员工的学历层次不断迭代。
李强说表示:“行业劳动力更替处在进行时,高技能劳动力替换中低技能劳动力是大势所趋。这可能会使一些面向劳动密集型岗位的毕业生、普通工人等,在未来就业中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是岗位需求减少带来的求职难,另一方面是岗位对数字技能要求提高,拥有传统技能的毕业生和工人可能难以适应。”
因为产品主要面向欧美的高端市场,罗小华在过去几年不断专注于做精益生产、品质提升,为此也倒逼企业进行人才更新。其表示,“比如新产品的设计,对人的技能、知识储备质量要求更高,必然需要新鲜血液来满足公司高端化发展。同时,如果通过培养,现有员工依旧跟不上公司节奏,必然会面临被优化的结局。这是转型过程中的无奈之举,否则企业竞争力也无从谈起。”
邱民权说,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近几年晶澳科技新增大量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技术类岗位。与此同时,一些工勤类、操作类的岗位需求会逐步减少。
随着整体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未来制造业用人生态,李杰说,大量低端劳动力会面临被取代的局面,最终流向其他市场,比如当下更多流向外卖、网约车、物流快递等行业。与此同时,即使在一二十年后,很多制造业企业也依旧需要一定比例的低端劳动力,制造业很难全部都实现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化生产。